親身體驗——新西蘭公立醫院看病
新西蘭旅游期間,因同行一位驢友突然十二指腸潰瘍面出血(大便潛血,不是很嚴重),我們在奧克蘭的公立醫院里體驗了一回發達國家的醫療服務水平。
急診服務——先救命后收錢
新西蘭最大的免費留學服務機構——新西蘭教育聯盟金牌留學專家傅靜波老師介紹,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看急診,我們心里都挺緊張,但誰也沒有表示出來,還都裝著氣定神閑。摸到醫院急診的大門口,新西蘭的朋友在掛號窗口向里面的金發碧眼的大嬸表示:有人胃出血,需要看急診。對方立即展現出豐富的關切表情道:ok,并詢問我們是否需要免費的中國話翻譯服務?是廣東話還是普通話?新西蘭的朋友解釋著對我們表示:看病關乎許多醫用專業英文,他不是很有把握準確的表述病情,還是用翻譯保險。
登記了患者的護照后,詢問在新西蘭的擔保人和聯系方式?然后立即有護士帶著我們進了急診室。我們進到急診室不久,就來了一位香港的華人翻譯,與她交談中我們得知:因為新西蘭是移民國家,所以公立醫療機構都會聘用有行醫執照翻譯,免費提供翻譯服務。主要語種有漢、日、韓以及印度語。翻譯的工作是幫助醫生和患者之間進行比較準確病情描述。接診的醫生帥氣又年輕,但和氣、耐心,仔細。從表情到語氣都滲透出專業性、責任心和職業的高尚氣質。
因為我基本上沒有英語溝通的能力,所以一直站在后面,很有經驗的掏出信用卡,時刻準備承擔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后來,醫院給驢友抽血、輸液、拍x光片、胃鏡以及十二支腸微創止血,每一個環節我都象箭在弦上一樣,時刻準備著掏出信用卡,以顯示咱有看病的實力。但是一直沒人和我們理論收費的事,也沒有讓我們繳納什么押金。這種繳費的等待讓我感到生命被重視欣慰。
一個月后,新西蘭的朋友收到醫院的收費通知單,大意是:醫院已經與保險公司核實過,該患者沒有辦理新西蘭的醫療保險,因此請擔保人到醫院繳納相關費用,對費用明細如果有異議可以和醫院聯系。
錢還是要收的。但是先救命后收錢和不交錢就不治病比起來,顯然前者更讓人心里舒服點。
醫護人員的服務——患者和陪人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按呼叫鈴。醫院要求驢友住院觀察止血情況,送到病房時已接近黃昏,病區里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從上海技術移民來的護士,她的國語讓我們感到踏實。但是半個小時后,上海的護士說她快要下班了,于是我們集體焦慮起來,嘰嘰喳喳的討論誰留下來陪夜更合適。上海護士欣賞著我們之間的情誼,慢條斯理的告訴我們:你們不用留人的,新西蘭的法律規定一個護士最多只負責6個病人,完全有能力照顧的很周到。如果一定要留下來,留人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按鈴叫護士。她一邊說,一邊讓我們看同房間一位80幾歲的老人,身上有兩三條管子,老伴只需要白天來陪他聊天解悶,晚上沒有人陪,都是護士照顧,后來兩天我求證了這個事實。讓我感慨的是,老人每天還都洗澡,但不是老伴幫他洗,而是護士洗。醫院還有專門提供老人的潤膚膏,每次從浴室出來都香噴噴的。
驢友一入院抽血時,就在手臂靜脈留置了硅膠管,露在血管外面的頭有一個可以接駁的無菌開關。然后用象保鮮膜一樣的膠布封住,手臂輸液時也能隨便活動,輸完液后可以洗澡,很方便。
陪人也被照顧。第二天一早,我急急忙忙往醫院奔,腦海里止不住的出現伙伴坐了一夜的倦態。結果我又一次判斷失誤:昨晚留下的伙伴很舒服的躺在一張可以放平的四輪、單人沙發上,神清氣爽。他說晚上10點,值班的洋人護士比比劃劃的把他帶到會客室,讓他推一張沙發床休息,他差點以為是自己很帥,所以才被照顧。但是接下來的三個白天,以我的實踐推翻了他的自以為是。
啞巴找開水。
我和生病的驢友都不習慣喝直飲的涼水,但腦子里原本出來之前應急學了一點的英語單詞,卻千呼萬喚都說不出口,于是我拿著杯子在病區里來回轉悠,東張西望的找開水。一位毛利人護工,長得挺兇的,大眼球象看間諜一樣的跟著我轉,我原本以為她會制止我到處亂轉,結果她上來問我huot woter?,我其實也不能確定她的意思,但礙于面子也就yes了。護工把我帶到開水機前,動手幫我裝好水才離開。
請去用更衛生的廁所。病房里衛生間是廁所和浴室分開的,非常非常清潔。我又是排水能力很強的人,看見象星級賓館一樣的廁所就更勤快了。結果我剛準備享用第三次時,一個毛利人護工把我拉出來,對著我一陣嗚嗚呀呀的比劃。我瞪著一對雙眼皮的大眼睛,心里直發怵,不讓用病房的廁所?不應該呀,解決內急是人權的基本內容!。護工看我不明白,帶著我往外走,到病區外面的走廊上我才明白,她是告訴我:病房的廁所是病人用的,病區外面有供醫務人員和來訪者用的的廁所,更清潔。
各取所需的配餐室。因為找開水,我發現了配餐室——兩個大冰箱里面有很多牛奶和各種配方的袋裝流質食品,鐵架上放滿各種配方的盒裝流質食品。有意思的是配餐室里的食物沒有人看管,冰箱門上標明里面裝哪些病床可以在這里取用,護工每日按照醫囑補充。可能因為這里住的都是消化道疾病的患者,需要少量多餐,因此,一日三餐是送到病房的正餐以外,病人就按照醫生規定的飲食種類可以自行取用,微波爐也是24小時開放的。
不僅是如此,病號服也是病人自行按照需要自行取用。在病區的走廊上有個很大的塑料整理柜,里面從小毛巾到大浴巾都有,病號服分好幾種款式,有連衣袍,有上下兩節的衣褲,有罩在外面的睡袍,還有一次性底褲,病人按照自己治療的方便程度取用。也就是說,病人住院只要帶牙刷,其它什么都不用帶,連餐具都是不銹鋼的,也沒有交押金這一說。
病人日常需要的盒裝面巾紙紙、洗碗布、痰杯以及吸管等用品都是在每間病房門口的整理箱中,病人自行取用。護工只管每天檢查補充。病區的用品倉庫一直是敞開狀態的,架子上紙巾之類的日常用品應有盡有。
患者的平等和社會關愛。上海護士第二天上班時,我特地問她:什么條件才能住單間?回答:在公立醫院只看病情,需要搶救,乞丐也是住單間;病情不需要,總裁也是四人間。哈哈,公平的感覺真好。
在醫院一樓有一個大堂,采光和綠化都挺好,我們在那的三天,每天上午都有慈善組織或是教會的樂隊演奏。大堂里還有咖啡吧,很多人在那泡吧,一點不像醫院。
醫院的硬件設施。后面兩天照顧驢友已經不是我的主要目的了,醫院的一切讓我著迷,一有空就開始深度游。我看到的所有病床都象國內重癥監護室的床,能推著走,病人如果需要檢查什么的,不用搬來搬去。床墊都是記憶材料的,就象國內那種記憶材料的枕頭。驢友說非常舒適,躺久了也不容易腰酸背痛。
輸液架上有一個小的電子控制設備,能按照指令控制液體滴速,又能自動呼叫護士。輸液時病人睡著了也不會出問題。輸液架的輪子都是質量很好的萬向輪,推著輸液架上廁所或是在走廊上散步是很正常的事。有一位病人身上掛著腹腔引流管,引流瓶放在一個精致的小拖盒里,也在走廊散步。
每個病人床頭墻上都掛著五個裝有急救用品的盒子,三個裝滿橡膠手套的盒子(分別是大、中、小號)。這種三個一組的手套盒在病區所有廁所、浴室里都有。桶裝的消毒紙巾、擠壓式消毒液隨處可見,連走廊的木扶手上都掛幾只,醫護人員和病人都用。還有一盒盒的潤手紙,洗手以后潤膚用的。浴室的墻上掛著雪白的塑料圍裙,長度及地,也是大、中、小號齊備,是護士幫病人洗澡時用的。廁所里面的衛生紙和擦手紙取之不盡,用之不絕。
護工每天一項主要工作就是推著一大車東西,檢查所有的盒子,不斷的往里面補充各種用品。
病區里所有的洗手池都同時具有三種開關方式,除了正常的扭動方式以外,還有腳踩和手臂撥動(手術室洗手那種)。
病區內走廊是藍灰色地毯,病房里是木地板,新西蘭本身純凈又干燥,三分之一以上的病人光著腳滿地走,包括上廁所。病區外的大走廊很寬,大型的窗子能看見海景,窗前設置了很多沙發供病人休息。
每間病房住四個人,每個人有三張單人床大小的獨立空間,每張病床之間有簾子隔開,簾子的上下三分之一都是鏤空的,通風透氣挺好。除了床頭柜,還有一個扁扁的衣柜,能掛外套和提包。廁所和浴室除了門之外,里面還有一幅弧形的簾子,如果擔心病人在里面有事,可以不關門,把簾子拉上,人性又文明。
我特地去游覽了污物處理間(就是放尿壺、清理大小便的工作間),情況是這樣的:大便器是一次性的(可降解的泡沫),所以沒見著臟的。洗尿壺的水池干凈的程度就不說了,最重要的上面有一個弧形的有機玻璃罩,清洗者是隔著玻璃操作的,人性又科學。還有一個很大的消毒柜,所有洗過的小便器經過高溫消毒后才拿出來放在架子上。
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別會有一個挺漂亮的洋妞推著飲料車來病房,嘴里吆喝著咖啡、茶、……,每個床她都會問你需要什么。
在新西蘭公立醫院游覽了三天,很皮毛、很膚淺,為了尊重病患,也不敢使用相機。但真的很有實踐價值。我腦海里總是控制不住的冒出馬克思他老人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描述物質象泉水一般的涌現,人們各取所需。勞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是謀生的手段……。新西蘭雖然是當今世界最好的福利國家之一,但肯定還達不到共產主義的境界,又但是:新西蘭的醫療制度和體系已經具備了共產主義的某些特征。我們要怎樣才能讓馬老先生的夢想能先在中國開花結果呢?先抓蛀蟲如何?我在網上看到聯合國測評的最廉潔國家,新西蘭位居榜首。
上一篇:新西蘭留學高中一年費用需要多少
下一篇: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碩士留學費用